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选西北大学地质地质大学地质(3)

来源:西北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大学有6个本科专业: 11个硕士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 1个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勘探);

目前大学有6个本科专业: 11个硕士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 1个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勘探); 2个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1 .地质学(含6个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数字地质科学),2 .公共管理)含1个二级学科(土地资源管理); 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海洋地质。

地球科学学院除参与依托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211”、“985”工程建设项目外,还承担依托地质学一级学科的国家“211”、“985”工程建设项目。

目前,学院教职工168人,其中专职教师113人。 教师中有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32人,讲师30人,科学院院士(双聘) 3人,俄罗斯外籍院士4人。 此外,学院有唐敖庆特聘教授8人,长白山学者1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外籍兼职教授13人,跨学科兼职教授32人。

教师有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槌奖获得者1名、银槌奖5名、吉林省教学名师2名、吉林大学“十大名师”1名、吉林大学示范教师3名。

目前,地球科学学院下设地质学系、资源工程系、能源科学系、国土资源系和数字地质研究中心,下设岩矿地球化学研究室、构造研究室、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室、矿床研究室、矿产勘探研究室、石油地质研究室、油藏工程研究室、第四纪与地理科学研究室、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设有地质学测试科学试验中心,设有10个测试室。 设有吉林大学地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实践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基础实验室,6个科研与教学实验室,2个综合实验室; 开设课堂实验57项,课外研究性综合性实验46项,课外实验基本技能训练24项。

实验室(测试中心)拥有实验面积近6000m2的仪器设备1600余台件,藏有3000多万元的矿产、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和矿床等教学、科研标本50余万件; 实验室全天面向学生开放。 实验室具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

承担“国家质量工程特色工程”3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4项、吉林大学“百门精品课程”1项、吉林省优秀教育团队2个。

总的来说,地质大学虽然综合实力不如吉林大学,但专业最齐全,地质专业就业最好,最值得考虑。 如果想学习构造地质和古生物的话,可以考虑西北大学,另外南京大学地质专业的实力也非常强。

地质西北毕业论文的格式选西北大学地质地质大学地质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怎么样?

兰州大学是新成立初期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14所全国性综合性重点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大学排名多次居前十。

此后,孔雀东南飞曾担任过多位专家教授,但兰大的实力仍在,这几年全国大学排名多次名列前30。 兰州大学的各个专业都很好,当然地质工程专业也不错。 特别是兰大对西北地区冰川冻土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兰大的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国家科学研究院和工程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 欢迎来到兰大地质工程专业。

为什么说西北水土刚强?

俗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土壤是指自然环境,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格的人。 南方山水秀,育人灵秀温和,北方山山沟深,自然环境恶劣,富饶育人粗犷刚强,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西北地区主要指我国的陕、甘、宁、青、新疆、藏区。 深黄之上,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有广袤的戈壁,有昆仑山、大兴安岭、贺兰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阴山等,黄河、长江发源于青海,贯穿西北,地质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比较干燥。 人类要在这里生存就必须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环境、资源。 所以环境塑造性格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艰苦的环境要求人们有坚强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 为了在荒凉的地方生存,必须顽强地防备野兽的威胁和掠夺。

人烟稀少,在高山上生活就要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坚韧的性格。

每天面对奔腾不息的黄河、怪石嶙峋的高山、苍茫的大地,人们不自觉地改变了这种地理环境的性格。 所以,夫妻越来越接近,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粗犷、刚强、强悍、直爽等西北人的这些特点既是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这种环境下生存能力的要求。

文章来源:《西北地质》 网址: http://www.xbdzzz.cn/zonghexinwen/2022/1207/1244.html



上一篇: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深耕
下一篇:地质西北论文指导(地质西北论文指导思想)

西北地质投稿 | 西北地质编辑部| 西北地质版面费 | 西北地质论文发表 | 西北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北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